南大门视界讯 去年9月,新华社刊发调查报道《不老神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》,让号称“不老药”的NMN躲避监管、功效广告涉嫌虚假宣传等问题被揭开了盖子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然而媒体调查发现,如今,“不老药”依然绕过监管,以进口膳食补充剂等旗号在网上公开热卖。
其实早在今年1月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印发了关于排查违法经营“不老药”的函。该函称,“不老药”的主要成分为烟酰胺单核酸(NMN)或以此为原料生产,个别以压片糖果等普通形式存在,主要宣传“抗衰逆龄、修复DNA、预防老年痴呆”等作用。NMN在我国未获得药品、保健食品、食品添加剂和新食品原料许可,即在我国境内,NMN不能作为食品进行生产和经营。为此,总局发函提出对相关食品经营者进行全面排查,发现存在违法行为,及时核实并依法予以查处。
排查过后,未获得许可的“不老药”仍然能在网上公开售卖,问题出在哪?原来,NMN虽然并未得到相关认证,但其作为维生素B族的衍生物被列入了《关于公布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的公告》的“正面清单”。简单来说,因为政策“打架”,为NMN入境销售提供了漏洞。不少企业通过国内生产国外“镀金”出口转内销的方法,冠以“海外品牌”堂而皇之在国内电商平台售卖。
而据媒体调查报道,实际上,所谓的“不老药”的核心原料NMN只是在动物试验中有一定的抗衰老效果,其是否对人体有效并未经过临床试验认证。美国食药监局只批准了NMN可作为膳食补充剂。在中国,NMN并未得到相关认证,也未获得作为药品、保健食品、食品添加剂和新食品的原料许可。这也就意味着,NMN在国内并不具备合法的身份。
同时,一些电商在销售“不老药”的过程中,营销用语也极不规范,屡屡踩踏法律底线。在多个电商平台上,不少NMN产品介绍直接打出 “放缓岁月,守护青春容颜”“延年益寿,返老还童”“拨慢生命时钟”“不老不是梦”等宣传语,甚至一些产品的详情页使用如预防老年痴呆、稳定三高、软化畅通心脑血管等医疗词语。这些宣传既涉嫌虚假、夸大宣传,也涉嫌法律禁止的涉医涉药宣传,对“不老药”的忽悠和收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 “不老药”不能成为“不倒药”。
要解决这一问题,首先在于理顺机制,统一不同政策文件的细则,对这种“出口转内销”的假“海外品牌”执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标准,让监管部门有法可依、有据可查,让相关企业、商家没有空子可钻。
当然,电商平台也要切实履行主题责任,对那些涉嫌虚假宣传,鼓吹“不老药”能“延年益寿”“返老还童”的商家及时处理,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消费者也该擦亮眼睛,认清“不老药”的真实面目,理性消费,切莫着了“不老药”的道。